探索中国的民主之路
引言
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大势所趋,因为它是人类数千年积累的历史经验,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结晶。2015年9月28日,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提出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主张。作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成员之一,中国当然要与其他国家一同走向民主。
“民主”(democracy)是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概念。其希腊原文是“demos”,本意为人民,引申为人民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公共事务。虽然后人对“民主”的解说并非尽同,但一般都认为民主的要义是“人民主权”,用中国人熟悉的话说,就是“人民当家作主”。然而,民主不能仅仅作为号召或抚慰民众的政治口号,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国家制度。于是,民主的制度模式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。
美国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确立“民主宪政制度”的国家,而且曾被标榜为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制国家,于是就有了“美国式民主”的说法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美国政府逐渐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掌控话语权,而且不遗余力地对外输出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,“美国式民主”便成为国际流行语,甚至被奉为世界各国必须效仿的范式。但是近年来,美国的总统选举不断暴露出美国式民主的弊端,譬如金钱操控选举和得票少者胜选的状况,[1]美国式民主的“倾销性”输出也显现出负面效果,譬如在埃及、伊拉克、泰国、乌克兰等国引发的社会动乱。于是,西方社会中就出现了对美国式民主的质疑。
2017年9月,笔者应邀到希腊参加第五届“雅典民主论坛”。[2]在前四届上,西方民主思想是论坛的主旋律,发言者都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推崇者和传布者。笔者在接到邀请之后就向对方说明,本人的观点可能不是他们想听到的。对方回答说,他们就是想听到不同的声音。这届论坛的发言者包括希腊总统帕罗保罗斯、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、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、西班牙前首相马克兹、雅典市长卡密尼斯、瑞典和肯尼亚等国的外交部长,以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。据我耳闻,中国大概是发言者提及次数仅次于美国的国家,但多为负面评说。9月15日上午,我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发言者走上讲台。这一节的主题是“在变化的世界中对民主的反思”。[3]我从中文与英文中“民主”概念的差异谈起,简要地讲述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,特别谈到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经验教训,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,并就制度改良谈了个人观点。[4]下面,笔者就以这次发言内容为基点展开本文主题的论述。
一、中国式民主的基本路线是以权利为本
【注释】